第一座放生池,放生可以化解小人吗

时间:2023-01-04 18:20       来源: 未知

  古时有偈语说:“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供养稀少)。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些人专执著前面两句话,时刻不休的从事募化,说:“我塑造佛像呀,我修建殿堂呀,我供养僧众呀。”这些虽说都是万行中的一门,可是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果不可不分明;二是自己的生死大事不可不先办。有人说:如果照你说的,那么佛像败坏,哪个整修他?寺院倒塌,哪个兴建它?僧众饥饿,哪个供养他?人人都为着办自己的事,三宝的事将无人过问了。我说:不是那样。怕的是自性三宝荒芜,至于世间三宝,从佛法传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的,时时有,处处有,不必劳你一人担忧过虑。我唯独慨叹僧人之经营这些事的,那种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私藏信施的人,暂且不说。即使守本分的僧人,但不熟习戒律,只以为我不私占便行了,便移东到西,用甲补乙,或是挪用还急债,或是赠送俗家。不知道用买砖的钱去买瓦,用僧人粮食款去修房屋,枉自受些辛勤反而成为恶报。成了天堂没造就,地狱已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中峰大师训诫大众说:“必须一心为着根本事,其他万行放在次要。”这便是先办自己的生死大事。自己的大事办好再作福事,所作的自然恰当。这话很对呀!出家人,应该铭记在心里。

  [原文]

  修 福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唯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不先办。或曰:果如子言,则佛像淹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而不得食,谁其济之?人人为办己事,而三宝荒芜矣。曰:不然。但患一体三宝荒芜耳。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处处相望,何烦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吾独慨夫僧之营事者,其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藏匿信施者,无论矣。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学,但知我不私用入己则已,遂乃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挪还急债,或馈送俗家。不知砖钱买瓦,僧粮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恶报。是则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者也。中峰大师训众曰:“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则所谓己事先办者也。己事办而作福事,则所作自然当可矣。至哉言乎!为僧者,当铭之肺腑也。

2022年最佳放生日期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理解神在经典中的旨意?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

南宁比较正规的放生群

  问:净空教授提到经典的学习研究很重要。但以基督教为例,《圣经》上说,先决条件是需要有"圣灵"的引导。那么该如何理解神在经典中的旨意?(国际会议当中的提问)

深圳华夏博爱放生组微信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深,但是所有一切宗教的经典,神圣的旨意可以说用一个字就代表了,这个字就是"爱"字。你看在佛法里面,你用一句话把佛法说出来,让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古大德跟我们说了八个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法。"慈悲"就是爱,为什么不说爱,说慈悲?因为一般讲爱,爱里头有情感,所以佛不用爱,用慈悲。慈悲就是爱,这个爱里头不带情感带智慧,我们可以这样说法,理性的爱、理智的爱叫慈悲;感情的慈悲叫爱,慈悲里头生了感情,感情你就有好恶。这个人喜欢我,爱他,那个讨厌我,就不爱他,不平等了,你的心不清净;换句话说,"真诚清净平等"心的爱叫"慈悲",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核心。"方便"是什么?你的爱心表达,你的慈悲表达,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方便多门。"便"是什么?"便"是最适合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没有一定,因人不一样、因时不一样、因地不一样、因事不一样,千万变化,那叫真实智慧。他表达得非常适当,"方便为门"。

龙虾放生哪里可以活存

  你看基督教,实际上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我看它们是一个教,一个教里头的三派。曾经我过去在新加坡,有好几位南非来的朋友问我,因为他们是信仰基督教,问我在西方国家这三教的关系。我说这三教是一家人,因为他们使用的经典都是《新旧约》,犹太教尊奉的是《旧约》,基督教尊奉的是《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统统学。犹太教是尊奉上帝,我说是上帝派,皇上那一派;基督教尊奉耶稣,太子,太子派;天主教是圣母玛利亚,皇后那一派。他们点头,你说得很好。这是一家,但是是三派,里面中心的思想是一样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所以它的核心是"爱"。

  伊斯兰教里面讲的爱跟佛法比较接近,《古兰经》说真主是"普慈"、"特慈"的。"普"是普遍,叫大慈,"特慈",那个慈爱是特殊的,换句话说,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普慈"、"特慈",跟佛法讲得很近。从这些地方,所有宗教没有别的,就是"爱"。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你只要拿真诚的爱心对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怨仇都可以化解。一定要把最重要的核心的精神把它找出来,这就是引领我们,宗教可以团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