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放生园放生刺猬
1、从水陆画看清末四川民间的十王信仰
2、水陆画最初是佛教寺院中举行水陆法会时所用的神像画。所谓“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无遮水陆大斋,略称水陆大斋、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悲济会等。后来道教亦沿用。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载,所谓水陆,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这是为超度亡灵,拔救幽冥,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佛事活动,其内容主要为设斋诵经,礼忏施食。据《益州名画录》中记载,在唐木五代,水陆法会已经形成,水陆画作品也随之产生。唐僖宗中和年间,画家张南本在成都宝历寺水陆院绘制了一百二十幅水陆画,这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水陆画。
3、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各种佛教、道教诸神、民间诸神,还有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六道四尘、地狱鬼众、神话传说、水陆缘起等。“内容极为广泛,超出了一般佛教绘画的范围。水陆画中一般都有地藏菩萨、也有十大冥王的形象,还有菩萨化现的明王组像等,这些都与地藏信仰有关。”“反映出中国人万物有灵之宗教观念的水陆系统画作,在佛教神仙系统、道教神仙系统,先贤、圣哲以及山岳、树木、河流、溪沼、星象等各成系列,终致汇聚一炉,集为太成,列为道场法会之用的水陆画”〔1〕。
4、至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已成为一种寺庙文化活动,广泛流行于社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全国各地的大型寺院、道观都要举行水陆法会。今天,人们在七月十五日上坟,给死者烧纸上香,供献食物,半月食斋,以及正月初八拜阎王,也都是水陆法会的遗风。从现存的水陆画来看,多是明清时代的作品。这些画像大多采用工笔重彩画囤法,勾勒、渲染十分细腻,毫发入微,即便是衣服上细小的图案纹样都画得十分精致;人物造型形神兼备,线条流畅,色彩鲜亮,层次、质感、疏密、气氛无不动人心魄。表现出明清时代民间绘画事业的发展和特色。水陆画在中国宗教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与敦煌壁画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学者称之为“可流动的壁画”。今四川地区存有一大批有关十王信仰的水陆画,这为我们研究清代四川地区的十王信仰宝贵的史料。
5、对于十王的职司,《佛说十王经》明确指出:人死之后,其“中阴身”于头七之时到秦广王处,点检其生前造业以及家属修斋功德。至二七之时,渡过奈河桥,有翁婆二鬼刑虐亡魂,驱策至第二殿初江王处。第三七时,被驱赶至第三殿宋帝王处,感受冥途幽长,被恶猫、大蛇所囓咬。至四七之时,进入第四殿五官王处,此处有秤量舍和勘录舍,秤量舍有业秤,称量亡人善恶轻重,而勘录舍则有冥官、善恶童子,将生前造业记录在业簿上。至五七之时,进入第五殿为阎罗王国,国中有檀茶幢,上有人头形,能见人间所行一切,而善恶童于系与人同生的具生神,也称为左右双童,左记恶,右记善,共同向阎王禀奏。国中又有业镜,鉴照亡魂生前所行一切事迹。阎罗王对照业镜评判死者,使其知罪及明白生前善恶早已分明。至六七之时,进到第六殿卞成王处,亡者亲属若为亡者修斋追荐,写经造像,亡者灵魂便可脱离苦海,进入天堂。至七七之时,至第七殿太山王处,为亡者中阴身回到阳世见亲属,交代为其写经造像,于是便有了七七四十九天还魂托梦之说。百日时,经过第八殿平等王。死后一年经过第九都市王。死后的第三年,经过第十殿五道转轮王。三年受审完毕,依据其修造功德转入六道投胎。在经历五殿阎罗王以后,即审判其业罪之后的六殿起,一直都强调阳世亲属为其修功德,以助超度。这表达了此经之目的不仅为拯救亡魂出离地狱,并借由此来宣传在世时应多行善,来减轻地狱酷刑之苦。
6、自藏川述《十王经》以来,十王的信仰在民间日益普及。延及宋元,道教吸收了十王的信仰,并加以演衍,出现了《玉历至宝钞》、《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地府十王拔度仪》等道教经典,以表现道教惩恶扬善、救赎地狱的文化。在《玉历至宝钞》〔2〕中,淡痴以亲身入冥界的方式,来叙述地狱十殿的情形。书中将地藏菩萨说成是“幽冥教主”。其云:“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诞辰,诸神恭祝。菩萨大发慈悲曰:我欲超度众生,将诸鬼犯各罪分别赦宥,或减等放,令往生六道。奈为善者少,作恶者多,阴司刑酷难逃,当另细细较核。如有犯过能悔,或于阳世曾转劝作一二善事者,从宽量减抵免。”〔3〕其中所言的天堂地狱架构,依次为玉皇大帝、酆都大帝、地藏菩萨、十殿阎王、城隍、土地、判官、日夜游神、门神、灶神、鬼卒等。于是大量的道教神只及民间信仰神祇,融入十王信仰之中。
7、实际上,从晚唐五代以来,四川地区的十王信仰就已相当盛行。“唐末以来,在四川地区广泛流行的冥界十王信仰的形态……可直接追溯到成都大圣慈寺的僧侣译经活动。”〔4〕而且在绘画方面也已经出现了这类题材:“以《阎罗王授经记》为内容的《地藏十王经变》和以《道明还魂记》为内容的《地藏菩萨六道轮回》,以及行道高僧、引路菩萨、天神、地只、岳渎、神仙等类道释形象,显示出佛、道合流的新趋势。”〔5〕此际,对十王的信仰开始以宝卷和水陆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宝卷以说唱文学的形式杂采民间故事,宣扬十王、地狱思想。而作为祭祀的佛道水陆画,更以生动形象的艺术方式来表现十王信仰。于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明清时代出现的大量《十王图》。
8、《十殿冥王图》中展现的内容
9、十王信仰在水陆画中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数量最多的是以审判为主题的故事型画卷。水陆画作者大多不可考,且作画水平参差不齐。这里所讲的这批图,为私人收藏。系清末的作品,作者不详。皆为手绘纸本卷轴画,长约136cm,宽约65cm。共十一幅,包括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及城隍。在画面结构上,分有天地二界,天神界分别占据左上角或右上角,配有祥云;殿堂匾额之下为地狱界,均为殿堂审判形式。在这组庙画中,除各殿冥王及天界神中,还有许多佛教菩萨、道教神真、民间神祗、地方神祇及民间故事人物,全融于画中。其绘制精美,色彩艳丽,人物动作表情生动,其饰物纹路清晰可见,保存完好。
10、依据每副画中匾额所示,依次为: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卞成王、泰山王、平政王、都市王、转轮王。从十王的名号与内容上看,这组庙画与《玉历至宝钞》记载更为相似,也印证了《玉历至宝钞》作为道教劝善经典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民众中广泛流传的程度。此处,每幅画的侧面皆题有捐款信士的名姓和捐款数目,从二百文到一千六百文不等,说明这些都是信徒们捐款而请画师创作的。对于祭祀,民间历来就非常重视,就画匠来说,这也是难得的功德,自十王信仰扩大影响以来,士人及民间皆有“为死者祭祀祈祷,生者获福七分”的说法,因此民众和画匠很乐意做这些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功德活动。
二、放生之前应该做的事情有哪些
1、第一为秦广王,全图共有27位人物。左上角为天界,有三位仙真、一位和尚站立祥云之上。有一殿堂,秦广王坐于案前,头顶帝帽,身着朝服,左侧摆有玉玺。背后设有荷叶屏风,后有两侍女手持大扇。案上有朱笔两支,批文一本。右侧立有判官一名,手持卷轴:“王魁不认前妻拿在三曹对案”。堂下一女子手持铁链锁住一官人喉咙,拉扯向前。众人愤怒对官人,一鬼卒手执叉棒,一鬼卒左手执折扇右手执令牌,题为:“严拿凶犯”。此两人应为王魁与其前妻焦桂英,所绘内容应为《王魁负桂英》。下部为地狱界,受铜芯火烙之苦,过阴阳界之门前往二殿。
2、第二为楚江王,全图共有23位人物。左上部为天界,有三位仙真、一位罗汉站立祥云之上。一为雷公,一为电母。据清末黄斐然《集说诠真》云:“今俗所塑之雷神,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鹊,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元史·舆服志》称:电母的形象“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裤,两手运光”。楚江王执笔坐于案前,后有两侍女,右侧一男童执卷。案右侧立一判官,动作表情丰富。堂下鬼卒与众人扭打一团,男子身着戏袍,其服饰及翎子告诉我们此为典型的川剧服饰。武将双手持剑,砍下女子头颅,女子手拉其腰带不放。右侧有系绿色腰带女子。下有火炉油釜滚烹及刀山酷刑,众人被鬼卒用叉棒驱赶赴刑。
3、第三为宋帝王,全图共有23位人物。上部为天界,有两位仙真、一位罗汉立于云端。殿堂上悬一写有“清官殿”灯笼。宋帝王身着朝服坐于案前,身后净瓶屏风,三婢女位于其后。右手边放有玉玺,立一判官。判官右手举一卷轴,口中念念有词。卷轴之上写有:“为善不昌,祖有余殃,书必昌;作恶不灭,祖有余德,书必灭。”堂下又是一出戏剧,两鬼卒立于一旁看众人叙述事情原委。最下部为鬼卒用刀制服恶鬼,服刑前流露出惊恐害怕的表情。旁边两鬼卒正奋力推磨盘,将恶鬼损毁无形。另一小鬼吊一捆绑手脚之人,使其烙于火盆,令其饱受火燎之苦刑。
4、第四为伍官王,全画共有26位人物。左上角有两位仙真及一罗汉立于云端之中,观看审判。旁边另有一抱有净瓶的观音。殿堂之上,四婢女立于伍官王背后,伍官王吩咐一旁的判官念判词。判官手握判词写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堂下一着戏装男子,两妇人,一孩童。孩童及男子手拉一妇人腰带,不让其离去。另一妇人袒胸露乳,五箭射入其身,两鬼卒怒向妇人。应是劝导众人不要破坏他人家庭。最下为地狱冥府,有一带西洋帽及其随从,与一衣衫褴褛男子争论,该男子腋下夹有烟枪,应是鸦片枪。另有两人困于笼中,一人捆于铜柱,众鬼卒正准备用锯齿锯其身体。位于云端的观音娘娘用净瓶甘露,将受刑之人度化。
5、第五为阎罗王,全画共有24位人物。左上角有三位仙真与弥勒佛立于云端。殿堂上悬有“清慎勤”字样的灯笼,阎罗王怒斥堂下众人。其右侧的判官袒胸、大肚、面善,形象颇像弥勒佛。堂下两位为官者看堂审。其身后一女子与堂下一袒胸女子被利箭射入体内。另一人首蛇身女子被铁链锁住,小鬼拖住拉往业镜前观看其罪恶。最下是受苦地狱,有一文官,把持“业称”,称上挂悬红、黑文簿,即记录人生前所作善恶的功过簿,于此处称量,以判其去处。另有一男子被捆于铜柱上饱受铁钩钩心之苦。一男子捆于铜柱之上饱受剥皮之苦。
6、第六为卞城王,全画共有26位人物。右上角为一仙真与一罗汉分别位于一团祥云之上。卞成王身着官服,怒视堂下,左侧判官执笔记录。堂下一男子身着川剧服装,与另一魁梧男子呈打斗状。一旁两鬼卒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最下为白无常,众人到新亡人家中巡视是否有摆坛持斋。另一边则为一道士,为这家人超度亡灵,供桌上有一灵牌写有:“新逝亡人之灵席位”。周围有众人奏乐。其子女跪于一侧,家中女眷披麻戴孝藏于堂后,这时已亡人魂魄回到家中看看亲人。
7、第七为泰山王,全图共有32位人物。右上角为两位仙真及一位和尚位于云端。殿堂上泰山王坐于花鸟屏风前,伏案端详堂下。左侧判官手执判词:“七魄当前惨向极也,三王有德法更严焉。”堂下一上身赤裸男子被众人用菜刀砍,板凳砸,棍棒打,甚是狼狈。有一鬼卒及判官在一傍观看。最下是一群孤魂野鬼从桥下来,一手持法杖和尚上前引度。另有四个魂魄在沼泽中沉浮,一鬼卒用叉棒驱赶。
8、第八为都市王,全图共有25位人物。右上角有两罗汉、两仙真,其中一人握有令旗,位于云端之上。都市王身着官服,执笔坐于案前。左侧判官手举判词:“尔解来时开膛调犯□,安逃于阿鼻铁网形。”。堂下七人,一女子被鬼卒用铁链锁住拉扯,一男子被木板锁住头被一人踢倒在地,另三人在一边观看。最下描绘的衣服场景为右侧有阿鼻狱,狱中关众鬼。左侧有三鬼魂于地下,上有一鬼卒看管。中间一座茶楼,匾额上写有“清心解渴”。茶楼环境优雅,六人环桌而坐。上位者戴有西洋帽,眼镜。一女子为其中一人点烟枪。一孩童端上一笼馒头。另有两人在一旁烧开水。
9、第九为平政王,全图共有23位人物。右上角有三位仙真立于云端上。平政王坐于案前,朝案上文书写有:“杀害妻用刀,莫道之形……招举,斩。”平政王左侧判官手举判词:“举念者明明白白,勿欺了自己,到终处是死,曾放过□得,丝毫不穷。”最下是地狱酷刑,有鬼卒用大锤驱赶恶人抱烧火的空心铜柱。此刑在《玉历至宝钞》中记载:“更添设极刑,用空心铜柱,练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尽心肝。”另有一恶人被捆于铜柱上,恶鬼挖其眼珠。右下角绘有众人披麻戴孝,为亡者祭坟。
10、第十为转轮王,全图共有28位人物。右上角有两位仙真,两位罗汉立于云端。转轮王案前文书:“是人是畜,当前也还明白,为禽为兽,遇得仍旧糊涂。”。左侧判官执笔记录。堂下一龙王手提自己已断之首,拉住一帝王,诉状于案前,众人围观,正在等候宣判。显然这是《西游记》中的故事:魏征梦斩龙王,使唐太宗失信于保龙王之命的承诺,龙王在冥界申诉太宗失信,而有太宗入地府之事。下有另一审判,墙上示有:“谕示,知悉为有忠孝节,男妇富贵□礼义,□恥之子女罚放畜道投世。□特示。右谕通知。”堂下有一男子,身边有一龟壳,他跪求重新发放。右侧有一“判放超升门”,里面走出身披猪、羊、牛、马、驴等牲畜皮的人,排队转入六道转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