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如何做三皈依_印光大师: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时间:2022-10-10 17:59       来源: 未知

原文:

无依无靠,贫苦磨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轻重缓急,不亦颠倒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还。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怜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不免重新了偿,充彼口腹。

须知兵器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逢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遇。是知护生,原属护自。

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响马杀,将来怨怨相报杀。鳏寡茕独,贫困磨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尽不作此项好事乎。

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还没有至于死地。物则不可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多少。

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建议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关心放之之意,中间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统统物类,安闲飞走泅水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世界而为池乎。

纵没有强人各如是,而一人没有忍食肉,则无量水陆性命,得免屠杀。况没有止一人乎。又为而今将来统统同人,断孤独鳏寡贫困磨难之因。作长命无病、繁华安泰、父子团圞、伉俪偕老之缘。

正所以预行周济,令将来世世代代,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用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置若罔闻。

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遏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舍本求末乎。

《印光法师文钞》·极乐寺放生池疏

口语译文:

或有些人说:“举目无亲,贫苦磨难,随处都有,为何没有救济拯救呢?只是热情于没有相关涉的异类,这难道这没有是缓急舍本逐末了吗?”

答:“您是没有知道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原理啊!人取植物表面虽然差别,内涵的佛性却是雷同无异的。植物由于过逝世的恶业,沦完工异类,人以过逝世的善业,幸得人身。若是人对植物没有加以同情同情,随意率性吞食植物,那末一旦我福享尽,被杀取被吃的植物的罪受满了,就会改朝换代,我变成牲畜,它成了人,就这样重新了偿,充填他的口腹。

须知兵器战役的大灾害,全是宿世的杀业感招的。若无杀业,即使身逢贼寇还无危险。那些平居凶暴恶毒的贼寇,面临没有杀业的人,还会意生善念,不忍戕害。别的,那些瘟疫水火等等的灾害横祸,戒杀放生的人还是绝少遭遇的。

由此可知,敬服动物的性命,本来实际便是敬服本身的性命。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响马杀、将来怨怨相报杀。

关于鳏寡孤茕、贫苦磨难的人,还该当随分随力实施周济,岂有戒杀放生的人,就不做这一些慈悲公益事业的呢?

然而,举目无亲虽然深为不幸,还没有至于死地,植物则假如不可救赎,马上就会成为拈板上的肉、鼎锅里的菜,很快就到人的肚子里去了啊!”

又有些人说:“物类无尽,能放几许?”

答:“须知放生一事,最难得的中央,实际就在培育人们敬服物命的仁慈慈祥之心,盼望人们可以领会放生的情意,自然而然怜悯之心,不忍食肉。既不食肉,捕获戕害者也就会停滞杀业。如许,水陆空行统统物类,就可以自由飞走游行于它们各自的天下。这岂不成了不放而普放,把天下所有看成一大放生池了吗?

纵使不克不及大家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有无量的水陆性命,得免屠杀,何况不止一个人呢?再说戒杀放生,还为此刻、将来统统同人,断除举目无亲、贫苦磨难的因,作长命无病,繁华安泰,父子团聚,伉俪偕老之缘。

所以说戒杀放生,恰是正在提早周济,让人们将来永生永世,永不遭受孤独鳏寡等苦,长享繁华长命等乐。这难道是不是让齐世界众生皆获得幸运的功德吗?如何能够泰然处之呢?

请大师细心地想一想吧,戒杀放生究竟是紧密扶助人,照旧只紧密扶助植物,是否缓急舍本逐末了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