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三宝,孝养父母:佛七讲座助您提升心灵境界

时间:2024-04-26 11:53       来源: 未知

佛七讲话集》80年第一期

第一天:恭敬三宝,供养父母

念佛往生要注意几件事,一是要恭敬三宝,二是要孝顺父母。这是因为三宝和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

在世间,父母的恩情是最重要的;在世间,三宝的恩情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父母给了我身体,三宝给了我生命。相比之下,三宝是最重要的。因此,首先要孝敬三宝。色身在生死中,慧命出生死,所以三宝最重要。孝敬三宝,供养父母,必得往生。

那么,我该如何孝敬三宝?如何孝敬父母?孝敬三宝,孝敬父母,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谓身口七支,即杀生、偷盗、淫欲、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如果犯了这七支中的任何一支,都是恶,所以称为七支恶;如果不犯这七支中的任何一支,都是在行一切善。因此,如果不犯杀、盗、淫、妄、恶口、秽语、两舌,则不犯诸恶,而行诸善。至于意业中的贪、嗔、痴,如果不生贪嗔痴,就是在净化自己的意业。

因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其实就是净身、口、意三业。业是七支恶,至于嗔、贪,也叫惑。造业必受苦,受苦不能往生。因此,若想往生,必须三业清净。

相比之下,嗔、贪之业最广,杀、盗、淫之业最重,口业、妄语、恶口、粗言、两舌之业仅次于身业。

意业一动,称为 "思业",此时尚未出现在身口业中。如果身口业动了,就叫 "思业",思业的业力就会受到报应。业有两种--善业和恶业,都在欲界。

如果只是想着业,业还没有出现在身体和口中,也就没有痛苦。但有一点,那就是生死不断,不能出离生死,在六道轮回中轮回。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念业不是罪业。大家要注意一点,在意业中不要想是非,身口不犯,不做是非。

从生起的顺序来看,七支恶业正是从嗔恚和痴呆中生起的;在断除七支恶业时,先断除七支恶业,再断除嗔恚和痴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概括,因为在七支恶业中,有嗔和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犯十恶。有一点要注意:不造身业,就要拜佛,拜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自然就不造杀盗淫妄;不造口业,就要念阿弥陀佛;不造意业,就要观想阿弥陀佛。这样,三业清净,功德无量。

在七天念佛期间,人人都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时时都拜阿弥陀佛。但有一点,心中必须有阿弥陀佛。如果心中没有阿弥陀佛,念佛也只是舌根念佛。所以最主要的是一心念佛。不要嘴里念佛,心里却不念佛。心中有佛,心即是佛。

如何做到心中有佛?要虔诚。一想到阿弥陀佛,就像想到自己的父母一样,声声呼唤,不叫一声阿弥陀佛誓不罢休。这就是念佛七日的方法。

大家都回去吧,心里什么都不要想。如果你想,想的是所有众生的功德和利益,你就不会造思惟业;如果你只想自己的利益,你就会造思惟业。如果你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你就会造业。当你造业的时候,你就会继续生死,继续在分段生死中生生死死。

分段生死受制于六道果报。在变化无常的生死中,最明显的就是心里有一种负担,这种负担就是很沉重的感觉。这种负担有三个方向,即贪、嗔、痴。如果不相信自己拥有什么,就会越想越生气;如果不去想,一切都完了。这就是思想业力非常明显的地方。

如果这个包袱变得沉重,它就会在身体和口腔中升起。举个例子,两个人吵架,并不是一下子就吵起来,而是会想,越想越生气,到了顶点就会打起来。

打碎它的方法就是把大锅底部的木柴拿走。如何去掉它呢?你要知道,虽然我没有动口,但这一念的业力还在生生灭灭,既然生生灭灭,人就不能往生。因此,每个人都想利益众生,都想做一个有功德的人。七日不犯,身口自然解脱;身口解脱,就不会受苦,就能往生。

毕竟,往生与否,全凭自心!因此,"往昔所造诸恶业,皆因嗔痴起"。嗔、贪是其根本,"从身语意 "三业已动,在这七天里,每个人都要 "忏悔我今日所做的一切"。现在开始念佛。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