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论述描绘了佛经和现实生活中贪婪的过失。佛陀在世时,南印度有一位学道的富翁,虽然名义上是学道,但仍然被世俗的习气所缠绕。
本来,学道之人的生活是简单朴素的,比如吃饭只为吃饱,穿衣只为穿暖。然而,这位学道之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尽力让自己享受其中。例如,他用汤沐浴,用酥油抚摸身体,等等,与不学道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他自己被这些欲望所束缚,所以他修行了很多年,当别人悟道证果时,他依然如故。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落后于他人,感到羞愧,决定来世一定要勤奋修行。于是,他来到了距孔丘城东五里的睦图拉国的一座山寺,拜当代著名高僧乌波多法师为师,并拜他为师。
见到尊者后,他请求开示,乌波多尊者知道他被贪欲所束缚,便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接受我的教诲,我就能指导你学习道法的立法。"
"尊者慈悲,我愿意接受教诲"。于是,优波多尊者把他带到一座山上,用神力变出一棵很高的树,教学道者上到树上,在树下变出一个又深又宽的大坑,先让他放下两只脚,然后让他放开一只手,最后让他放开唯一的一只手,学道者反对说:"如果我再放开一只手,就会掉到坑里摔死。"
乌波多法师说:"已经和你说好了,一切都要听从我的教诲,你现在怎么不听了?"
这位有学问的人想到了此行的目的,即不顾一切地松开了手,准备往下掉,就在他的贪念消除的一刹那,树和坑都消失了。直到这时,优波多尊者才对他进行了宣讲和开导,而他也精进不懈,{勃艮第 9L 耶}证得了罗汉果位。
忘不了自己,就摆脱不了贪嗔痴,摆脱不了贪嗔痴,就克服不了修道的魔障。
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非常贪财,有一次他背着一个袋子过河,可是船突然在河中心沉了下去,这个人就掉进了水里。他赶紧往回游,可是水很深,背上的袋子又很重,他怎么也游不动,只喝了几口水。岸上的人劝他把背包扔掉,这样可以轻装游回岸边。然而,这个贪婪的人却说什么也不扔掉他的袋子,说里面有很多银子。结果,他在水里挣扎了一会儿,沉入了水底。
笑话中,贪财的人因贪财而丧命,还被别人耻笑,实在令人唏嘘。因此,我们活着的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拔掉心中那根叫做 "贪婪 "的刺,我们才会不为物欲所累,获得一颗纯净自由的心灵,进而才会以平和的心态、淡定的态度,去做自己该做和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就能以平静的心态、淡泊的态度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生活才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诚如《菜根谭》所言: "人生只为欲字累,如马如牛,听人拘束;为鹰为狗,任物鞭笞。"人生在世,只为欲字累,如马如牛,听人拘束;为鹰为狗,任物鞭笞。若一念清淡无欲,天地不能化我,鬼神不能使我,况区区万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