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寺庙代放生乌龟

时间:2023-02-04 15:14       来源: 未知

  佛陀是一代圣哲与觉者。他以人间为道场,以生活为实践,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教言传,有如中国的孔子,是人间正法的导师。

  他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毘罗卫国,身为净饭国王的太子,荣华而尊贵,但是他因感悟世间之无常,放弃了可享有的权势、地位与财富,为追求觉悟之道而出家修行。在成道之后的四十九年中,他身着坏色之衣、手持乞食之钵,赤足徒步,千里远行、风餐饮露、游行传道。在当时诸国林立的印度社会中,上至国王,中至工商富豪,下至贱民奴隶,不分种族阶级,都是他宣道教化的对象。

  佛陀是感悟人生的觉者与智者,所以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是父母所生之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成佛于人间。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以为神与天超越于人,因此有着祭祀天与敬拜神的信仰与宗教仪式。唯独佛教认为,人是超越神与天的,而人间更是天神所向往的再生之处。因为只有人能依着惭愧、智慧与坚忍,透破种种的烦恼,以达成最终的解脱与自在。所以,佛陀强调「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出人间」、「人身难得」。在佛陀住世的时候,由于德行的感召,天与神都来皈依佛法、护持佛法,因此,佛陀又被尊称为「人天导师」。佛陀并没有如某些经典所渲染的那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他也从未宣称自己有着「金刚不坏之身」;佛陀的色身和我们一样,也是四大所成,有饮食、会生病、腹泻、背痛、受伤,会疲累、需要睡眠休息.....终究病逝。

  晚年的佛陀,由于身体的老化、衰弱,和平常人一般,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所不同于一般人的,佛陀已断尽一切烦恼,内心不会为身体的病痛所苦。佛陀于涅盘前,对侍候他多年的弟子阿难,形容自己的身体:年事已老,寿命将尽,有如老朽破败的车子,行走八十年,即使修理,也只能勉强行走了。伟大的圣哲——佛陀亦不例外于生命必经生、老、病、死过程的真理。佛陀晚年的境遇,并不顺遂;他的堂弟提婆达多公开叛逆;他的祖国释迦族为毗琉璃王所灭;他出家前的独子罗睺罗、他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及他的两位大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在他之前,均相继逝世。虽然遭遇这许多不幸,佛陀并未因此而落寞难过,更教导弟子们:「一切因缘生的法、现起的法、无常的法、有为败坏的法,岂能不坏?想要令它不败坏,是不可能的!一切所爱念的种种事物与适意的境界,终将消灭,不能永久保有。即使我自己也将不久于世。所以,应当以自己为洲渚,依靠自己,以法为洲渚;依靠法,不可依靠他人。」

  佛陀的一生从未赐福于人,也没有超度亡灵。他只是告诫弟子们,各人未来的吉凶祸福,是由各人现生的行为所决定,而不是依靠祈祷、祭祀、咒术与卜问吉凶所可改变。因此,他要弟子们,依循正法的轨则,努力的去恶行善、修身、修心、修戒、修定、修慧,最后才能达到烦恼止息、清凉自在、究竟解脱的涅盘彼岸。

  佛陀告诉我们:「我今亦是人数。」佛陀是人,有七情六欲,也有优点与缺点。他只是觉察出自己的缺点,将它改掉,并将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已。他不但净化自我的身心,更教育众生如何止恶、行善、清净自心,所以成佛之道绝不玄妙深奥,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彻底的认识自身、自心、自性;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就能称之为佛。佛陀还告诉我们:「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等见品〉)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过去、未来诸佛,皆是如此。佛陀的一生,无非是一种示现,开示我们众生,如何由缚地凡夫,通过修行学道,出离烦恼罗网与生死漩流;我们只要循着佛陀走过的足迹──学佛所学,行佛所行,一步一步的往前进,最终必能破除种种无明障碍与烦恼缠缚,达到与佛无异的福智具足、光明清净的境地。

当代佛教学者:吉广舆

当代佛教学者:吉广舆

  吉广舆,笔名方杞,一九五三年生,河南温县人。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博士。现任佛光山文化院执行长,是台湾散文界的隐士。哑弦誉其散文风格“清越淳雅,写人间情义独多”,惯以文字浩歌爱与恨,素描魂与魄。先后获得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散文首奖(1983年)、中国语文奖章(1987)、台湾新闻报文学奖(1989年)、联合报极短篇小说奖(1990年)、高雄市文艺奖(1992,1995、1996年)等。已出版《禅心人》、《人生禅》、《人间难》、《方杞散文》、《觑红尘》、《丹心人》、《痴情人》、《孟瑶评传》等二十余本著作。

  一、专著之部

  1. 《人生禅》第一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2.《人生禅》第二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3.《生命的晴空》:台湾圆神出版公司,1992年9月出版

  4.《生活的清凉》:台湾圆神出版公司,1992年9月出版

  5.《人生禅》第三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6.《人生禅》第四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7.《人生禅》上、下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

  8.《人生禅》第五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9.《人生禅》第六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10.《人生禅》第七集:台湾佛光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11.《禅心人》上、下册: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12.《人生禅》第八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1997年8月出版

  13.《人生禅》第九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14.《人生禅》第十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1997年10月出版

  15.《方杞人生禅全集》八卷: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出版

  16.《人生禅》第十一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3月出版

  17.《人生禅》第十二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4月出版

  18.《人生禅》第十三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5月出版

  19.《人生禅》第十四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6月出版

  20.《人生禅》第十五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7月出版

  21.《人生禅》第十六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8月出版

  22.《人生禅》第十七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23.《人生禅》第十八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01年10月出版

  24.《宋初九僧诗探究》

  二、合著之部

  1.《当代极短篇十盓》:台湾希代出版公司, 1991年10月出版

  2.《灵光照眼——当代哲理散文选》: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3.《红尘?土》:西安出版社, 1995年10月出版

  4.《名家谈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三、论文之部

  1.《宋初九僧诗研究》:博士论文,2000、12

  2.《孟瑶评传》:硕士论文,(高雄:市立文化中心,1998、5)

  3.《纳兰词冷暖》:山西《河东学刊》17卷1期,1999、1;台湾《国文天地》

  150、157、162期,1997、11—1998、11

  4.《佛教文学家》:台湾《普门杂?》215、216、217期,1997、8—10

  5.《佛教诗偈美》:台湾《普门杂?》221-231期,1998、2—1998、12

  6.《从元遗山论诗绝句看潘岳诗品与人品的出入》: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14期,1999、2;

  高雄师范大学《论学》2 期,1998、7

  7.《禅宗公案雅俗两端转释》: 陕西《人文杂志》118期,1999、1;

  台湾中兴大学《雅俗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10

  8.《论庖丁的“解”术》:浙江《杭州师院学报》108期,1999、3

  9.《瑰奇的沉淖》:台湾中山大学《南区五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410

  10.《论纳兰词的自然本色〉:高雄师范大学《论学》3 期,2000、3

  11.《宋初九僧诗的渊源》: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6期,2000、12

  四、宗教、文化及其他

  1.《觑红尘》:台湾春晖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

  2.《人不矼情枉少年》:台湾业强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

  3.《矼情人》:台湾皇冠出版公司,1994年5月出版

  4.《人间难》:台湾九歌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5.《丹心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12月出版

  6.《方杞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6月出版

  7.《孟瑶评传》: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1998年5月出版

  8.《慧情人》:出版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