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代放生鱼的组织

时间:2023-02-09 12:27       来源: 未知

陈红兵

编者按:2011年10月18日,第十届"觉群文化周"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陈红兵在文化周期间发表题为《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的论文,从三个层面对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拓展进行相关论述。论文摘要如下:

一、佛教慈善从传统到现代到生态环保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在当前是与佛教慈善的现代化相互关联的。本部分我们主要从佛教传统慈善的局限、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进程、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及其与佛教传统慈善和佛教慈善的现代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但佛教传统慈善在封建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受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组织实践方面都存在自身的一些局限。因此,要适应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佛教传统慈善有必要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

我国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肇始于近代。其主要特征为:(1)理念从积德行善逐渐转向服务社会、奉献人群和民族国家危亡上,体现了佛教现代国民意识的觉醒;(2)在慈济对象、地域范围方面,近代佛教突破了传统上的封闭性、保守性、自养惰性,呈现出开放性、社会性特征。(3)在慈善运作程式和制度设置方面,近代佛教也体现了现代性特征。(4)在慈善主体方面,传统佛教慈善中封建地主、士绅的主体地位开始为城市工商阶层所取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现代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对慈善事业需求空间的扩大,佛教慈善事业必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是当前佛教慈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我国佛教慈善事业开始将自身的触角伸向生态环保领域。当前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主要局限于环保意识的宣传,对社会领域的生态环保事业上缺乏充分的、规模性的介入。在这方面,基督教慈善机构和民营企业家走在了前面。

佛教慈善的生态环保建设是一项与佛教慈善现代化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关于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我们主要从佛教传统慈善观念的内涵及其局限、向生态环保拓展的可能性、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拓展的内容和思想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包括慈悲观、布施观、因果报应说、福田观和报恩观等多方面内涵:(1)佛教视慈悲为"佛道之根本"。所谓"慈悲",就是尽力帮助众生,让众生得到快乐;(2)"布施"是大乘佛教"六度"、"四摄"之首,是佛教济世利众、教化众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佛教慈善内容的重要方面。(3)福田说肯定主体通过慈善行为能够培植自身福田;(4)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观念,是佛教慈善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5)报恩说。佛教中有报三宝、父母、国土、众生四重恩之说。

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具有自身的思想特质,由此也形成了其自身固有的优点和局限。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许多人更注重自身的改造,这使佛教慈善也难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其次,在佛教传统慈善观念中还存在缘起无我和因果报应观念之间的矛盾,由此出发,佛教慈善观念有可能开出或涵摄现代慈善理念中的公民意识、公益精神及平等意识。另一方面,佛教又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因果轮回观念,肯定业报轮回主体的存在。则会产生从个体自身福报功德出发的自利观念。再次,佛教对于解脱的追求,对于财富的看法,也会影响到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

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在思想模式上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统吸收融合现代慈善理念。具体而言就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吸收融合现代慈善观念中的公民意识、公益精神和平等精神。

需要突出强调的是,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不仅要求佛教主体认识到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形势,而且应认识到当前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危机直接关联。

三、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本文主要从佛教生态环保宣传、佛教慈善基金会、佛商、佛教志愿者等方面探讨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主要是从不同佛教主体的慈善实践进行论述。

佛教生态环保宣传是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拓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近十多年来佛教在生态环保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佛商是佛教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离不开佛商的参与。

佛教志愿者是以佛教在家信众为主体的志愿者群体,发挥佛教志愿者在生态环保建设中的作用,对于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生活方式的推展具有重要意义。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不能反射太阳光?诸位,不要忘记,靠他力,还有一个重点,你的镜子要干净的,干净的镜子自然就会反射太阳光。要是心卡了一层无明,怎么念都没办法的。

  了生死,说是要靠阿弥陀佛,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心要清净的,才相应。这面镜子用墨汁把它涂黑了,这面镜子能反光吗?不行。无明、烦恼、执着、傲慢、贪、嗔、痴、杀、盗、淫,就是这面镜子上的黑墨。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误会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而我对自己的烦恼、习气却一概不管,不懂得要降伏自我,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量功德,没有错啊,这句洪名,在我们的心性当中。六祖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一切的功德在清净心而得,清净心才有功德嘛。

  所以,我们一般对净土法门误会太大,认为我念佛,就可以了生死;我念佛,就可以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理论上没有错,问题是:内在的烦恼有没有解决?如果说,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金刚经》?为什么要讲《法华经》?为什么要讲《华严经》?为什么要讲《楞严经》?……三藏十二部经典,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叫你统统不要讲?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讲四十九年呢。

  因此,一定要了解:解如目,行如足。‘解’就像眼睛,解开佛的心,开智慧,就像眼睛一样,你没有眼睛怎么走路呢?开了佛的智慧,可是,你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啊,去拜佛,去念佛,行如足嘛。所以,要开内在的智慧,拜佛、念佛才会显示真正的意义,才与佛相应,清净心才能与佛相应。

  太多的人误会了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就好,平常的个性也不改,也不内敛,也不收敛,也不注意修养,也不具口德。动不动开口:我念阿弥陀佛。好像阿弥陀佛理所当然要接引我。我个人的修养、涵养也不管它了;修身养性也不管它了。跟隔壁吵架,或者起贪、嗔、痴,内心里面就说: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这刚好错误。你没有办法降服自我,清净心没有达到极致的时候,没办法相应的。

  诸位,你有没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没有无明心、没有烦恼心、没有杂念、没有妄念,一心,不乱哦。

  当然,一心不乱是指上品上生。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好学生,就是你要考试,最好考一百分。退而求其次,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考九十分,或者八十分,最起码六十分。

  像造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有人劝导,念阿弥陀佛,也会往生。但是,我们不能看在最糟糕的角度,临命终手忙脚乱的,你怎么集中精神来念阿弥陀佛?所以,平常对自己的要求要很严格,我要的就是一百分!那你往生才有希望。不然,如果我要求六十分:念念佛,又打打妄想;念念佛,又打打牌;念念佛,又去吃喝玩乐;念念佛,又造少许的恶业……反正我会去极乐世界就好,就变成,把自己要求得比较低一点。

  如果要求自己考一百分,再差一点,也有九十分啊;如果要求考九十分,再差、再差也能考七十分;如果对自己要求六十分的话,就常常不及格,那就糟糕了。

  所以,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分数要高。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身’不杀、盗、淫;‘口’不犯口业;‘意’不贪、嗔、痴;‘戒’持戒要清净。我们将如此的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如果按照佛交代的,这样去念佛,这样才对。

  现在的净土法门,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都是依靠、仰仗阿弥陀佛。理论上是对的,可是忘记自己要下功夫,心不清净,不相应。所以,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你没有解开心的结,没有回归理性,没有回归智慧,念佛卡住了。

  很多人都误会净土法门,也误会老法师的意思。一心不乱怎么解读?一心不乱就是打破无明;一心不乱就是没有烦恼;一心不乱就是平等心;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要这样解读,才真正的认识净土法门。

  太多人误会净土法门,认为它太简单了,那就糟糕了。不容易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