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放生一般去哪里放生

时间:2023-02-21 04:45       来源: 未知

  西夏圣容寺初探

  彭向前

  文献记载西夏王朝建有圣容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汉文碑铭中有“庆寺监修都大勾当行宫三司正兼圣容寺感通塔两众提举律晶赐绯僧药乜永诠”,史金波先生认为其中的“圣容寺”当为凉州的一个寺庙。参见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0页。西夏陵园残碑M2X:39+48+158曾巩:《隆平集》卷20《唃厮啰传》。西夏人借用回鹘语“不儿罕”,意即佛,来称呼西夏统治者,此与吐蕃人称欺南陵温为“唃厮啰”,如出一辙。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不难解释何以西夏统治者在模仿宋朝为祖先在寺院修建神御殿的做法时,进而把这类寺院作为专门的寺院,径称作“圣容寺”。

  坐落在甘肃永昌县城西北二十余华里的一座寺院,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圣容寺,俗称“后大寺”。据说北魏名僧刘萨诃预言,永昌御山他日山开必有像现,世乱则像必缺首,世平乃像完全。后一一应验,北周时遂为之造寺,称瑞相寺。隋炀帝西巡,还幸山寺 ,改旧额为感通寺。参见孙修身、党寿山:《〈凉州御谷山石佛瑞相因缘记〉考释》,《敦煌研究》1983年第3期。至于何时改称圣容寺,据敦煌莫高窟壁画可知,当在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河西守军内调中原与叛军作战,吐蕃乘虚攻占河西之后。如莫高窟第231窟为阴嘉政于吐蕃统治后期所建,窟内壁画中即绘有此石佛瑞像,榜题为“盘和都督府御谷山番禾县北圣容瑞像”,番禾县即今甘肃永昌县,可证寺名圣容确乎始于吐蕃时期。吐蕃圣容寺先于西夏圣容寺,且河西后为西夏所有,这很容易使人产生如下认识:西夏圣容寺即指吐蕃时期的这座圣容寺,或滥觞于此。然而,笔者认为二者名同实异。首先,“圣容”一词各有所指。吐蕃圣容寺之“圣容”是指所谓由御山崩裂而出的佛陀宝像,敦煌莫高窟晚唐五代洞窟多处壁画可以为证,此不赘言。而西夏圣容寺之“圣容”则如上所述是指西夏帝后神御。其次,石佛瑞像较之于帝后神御,不管石佛瑞像的出世多么富有宗教传奇色彩,其影响一度有多大,在西夏统治者的心目中也不会占据首要地位。如果西夏统治者置父母圣容于不顾,而为石佛瑞像特设圣容寺,并遣官提举,这种亲疏不分的做法,岂不有悖常理?而且吐蕃圣容寺,当其前身瑞相寺、感通寺时期,身为河西第一名寺,也不见有哪一朝统治者为之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再次,凉州御山石佛事迹,在西夏之前的敦煌壁画中频频出现,如果说西夏王朝继承了吐蕃时期的圣容寺,那么在对石佛瑞像如此推崇备至的前提下,更应大肆渲染,但在敦煌西夏洞窟中,参见刘玉权:《敦煌西夏洞窟分期再议》,《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却再也见不到这方面的壁画题材。于此可见,西夏圣容寺与凉州石佛瑞像了不相关。

  总之,西夏圣容寺是模仿宋代在寺院宫观中普遍设置帝后神御、神御殿的做法,吸取吐蕃民族“佛、祖合一”的思想而创建的,这种安放西夏帝后神御的专门寺庙为此前及同一时期其他王朝或民族政权所无,是西夏王朝的“专利”,它为中国佛寺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立国西陲,抗衡宋、辽、金的西夏王朝总是力图在文化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民族特点,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则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圣容寺的创建,此其一例。在有关西夏圣容寺的资料如此稀少的情况下,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所具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应当对其重新进行发掘清理,以推进相关研究。

  出自: 《民族研究 》 2005年5期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三→西方公据重刻序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可出离分段生死。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步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虽有前功.了无所益。以是之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迨至临欲命终.即得随佛往生也。既往生已.则已断惑者.速证无生。具业缚者.亦登不退。从兹亲炙弥陀.参随海众。熏陶化育.染如来之妙香。障尽智圆.复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昔人欲令同人.各修净业。因辑经咒文说.及诸应验.以为一书.名之为西方公据。公据者.即把柄.与左券之谓也。果能受持阿弥陀经.则知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依正庄严.种种功德。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光寿无量.誓愿洪深。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皆以修此信愿念佛之多善根福德因缘妙行而生。其有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以期近则登不退地.远则圆成佛道者乎。而况六方诸佛.普利众生。释迦本师.得无上道。无不资始乎此而归极乎此。良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妙无以加。乃华严末後归宗之一着.实如来大畅本怀之圆诠也。有缘遇者.即是多善根因缘。为防疑退更辑诸图说应验。徐子肇珩.宿具灵根。痛二亲之早逝.冀九莲以同登。因发心重刻.广为流布。以期现生父母.历劫怨亲。普及法界众生.共入弥陀愿海。余嘉彼孝思。叙其大致。倘阅者果不以余言为非.当必有亲证此无上甚深大事因缘之一日在。翘冀何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