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盂兰法会及宽运法师的开示,让您领略佛教文化的精髓

时间:2024-04-26 12:10       来源: 未知

慈悲与菩提心

宽运法师在西方寺传盂兰盆法会开示

尊敬的各位法师、居士

时光飞逝,再过两天,我们的盂兰盆法会就要结束了。看到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心护持寺院,我内心非常赞叹和欢喜。在佛教中,我们常说:"当众修行,得道;当众修行,得道;不修行,不得道。所以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我们常说学佛修行要有 "三心",即:深心、诚心、回向心。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我们的心。

我们要发什么样的心呢?那就是菩提心和大悲心。正如《梁皇宝忏》中的忏悔文所说

"未发善根者,今日当发。已生善根者,今当增长。若有所得,住诸见者,皆令弃舍。乐于小乘佛法者,不疑大乘佛法。乐于大乘佛法者,必生欢喜。

这种慈悲是万善之王。一切众生皆皈依于它。它就像日照白昼,就像夜晚的月光。它是人类的眼睛,人类的导师。为人父母,为人手足。慈悲之心,重于血肉;虽死不离,天地相随。今天的道观信众,也就是大众,可以通过这个忏悔,生起大慈悲心;大慈悲心有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是什么呢?

既然 "慈悲 "是 "众善之王"、"众生皈依处",就像人的眼睛、人的导师、人的父母、人的手脚一样,慈悲之心比人的血肉之躯还要重要,那么佛弟子在法会上忏悔,怎能不生起大悲心呢?

根据《忏悔文》,此次忏悔大悲心有十二因缘:

一、愿化六道一切众生,心无限合。

众生因为无明无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轮回六道,无有出期。所以,我们要发起大悲心,希望在六道中觉悟众生,让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这种悲心是无量无边的。

第二,报四恩,功德无量。

作为修行人,我们要时刻牢记报四恩:佛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四恩之报,功德无量。我们要以这样的心来礼拜。

三、愿一切众生持佛禁戒,不犯不犯。

希望众生在拜佛忏悔的同时,也要持守佛陀的禁戒,戒律包括五戒、八戒、菩萨戒等;戒律的作用就是防非止恶,守护我们的身体和行为;有了戒律,身心自然就会安定,心就不会犯戒,心清净了,就能开发智慧。

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盂兰法会及宽运法师的开示,让您领略佛教文化的精髓

第四,有了这种善力,众生对尊长就不会有慢心。

我希望通过忏悔的功德和力量,使众生对长辈和师长心存敬畏,不生怠慢。因为佛教讲 "孝亲尊师 "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们不能傲慢,尤其是对父母和老师,要 "内怀谦恭,外行有礼";有礼,就是长幼有序,长幼有别,这就是尊重,就是礼仪,也是对我们佛弟子的基本要求。

第五个因缘是什么呢?

第五,这种善的力量让众生不互相瞋恚。

正所谓 "一念嗔心开万障"。

第六,此善力令众生不嫉妒他人身色。

众生天性嫉妒,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看到别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好看,就会产生嫉妒;这都是无明愚痴造成的烦恼,所以希望通过顶礼的功德,熄灭这些嫉妒之火。

七、以此善力,令诸有情,于内外供养法,不相紧凑。

"悭吝心 "就是吝啬的心,舍不得的心。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要布施,所谓有舍有得,有舍才有得;所以钱财是要布施的,有舍才有得;内供是要布施的,外供也是要布施的;就像我们会馆的义工,他们不辞辛苦地照顾我们先吃饭,我们吃完了,他们再吃;他们一大早就来安排、准备。这就是他们的用心。所以,我们要学会舍得,才能不吝啬。

八、善力 众生以此善力,无论在哪里修福,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无盖的人。

所谓 "无护",就是失去保护的人,如无父母、无依无靠、无人相认、无人照顾的人,希望把自己修来的福报回向给他们。

九 以此善力,令一切众生修四摄法。

上师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因此,我希望通过礼拜的力量,让众生不仅为自己求安乐,还要修四摄法:布施、慈心、利行、同事。布施是将东西给予需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布施不仅是金钱或物质上的布施,也是精神上的慰藉,让人们能够听闻佛法,远离恐惧和恐怖等。因此,布施其实就是结缘。爱语是赞美之语、关心之语、抚慰之语。惠语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比如在法会上互相鼓励,这就是惠语。同事,则是指和谐共事,就像一起学佛一样,彼此心态一致,就是好同志。因此,这四种摄法可以使我们的修行进入菩萨道,从而更上一层楼。

第十:以此善力,一切众生见有隐疾,皆得解脱,得安乐故。

希望通过忏悔的力量,让所有看到患有隐疾的人的众生都能感受到同情、怜悯和解脱,从而获得安宁和幸福。

佛陀指出,疾病有两大类: "精神疾病 "和 "身体疾病"。然而,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医院只能治 "身病",却不能治 "心病"。佛说的 "心病",是指内心的贪、怖、悲、恨、愚痴等诸多烦恼;众生的烦恼之多,可有八万四千种,即所谓的 "八万四千尘",又可概括为 "贪、嗔、痴 "三种。这些烦恼都是 "心病",即使是世界上最高明的医生也无法医治,只有佛教才能救他们。所以,佛法其实就是心法。所以,我们常说,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然而,治心实际上包括治世和治身。因此,佛教既是世间的,也是出世间的;其目的是使众生离苦得乐,身心解脱。

十一 以此善力,若有众生应伏,即伏之。如果有众生应该被接纳,他们就会被接纳。

俗话说:"以德服人",但用佛家的话来说,不仅要以德服人,还要以智服人,也就是以善巧方便去说服人、接纳人,这种说服和接纳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是五体投地的。这并非易事。因此,要想真正服人,必须让对方真正感到惭愧和卑微。这就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十二 我以此善力,令一切众生,于所生处,常忆念发菩提心。因此,菩提心是相续不断的。

佛教的终极目标是发菩提心,所以我希望通过礼拜的力量,让所有众生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不断地忆念和发菩提心,而且这个菩提心是相续不断的。

因此,我们要向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学习: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菩提心一定要从大悲心开始,没有大悲心就发不出菩提心,所以还是要回到大乘菩萨道的本源,慈、悲、喜、舍,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所以说,学佛要修心。本焕长老过去勉励人说:"开悟,开悟,大彻大悟。只有发大心,才能做大菩萨。本来,菩萨是无形无相的,一切形相都是为我们凡夫显现的,所以,只要我们肯发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菩萨,从凡夫菩萨、小菩萨做起,将来就可以成为大菩萨。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发心,发菩提心,一是来道场大众共修,互相鼓励,二是学习佛陀的慈悲心,不舍众生,关爱众生。这些都是菩萨道的修行。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参考资料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