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放生的最佳地点 为什么放生功德第一?

时间:2022-11-19 23:34       来源: 未知

放生是救命的行为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谛闲大师云:「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妙善大师(峨边彝族自治县活佛)云:「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杀生害命,反过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善业是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峨边彝族自治县的。」
李炳南老居士云:「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杀,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想见功德之大,所得善报无量无边。」
「上等功德,除了断肉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峨边彝族自治县,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
「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

放生海龟报恩,16年后海难救儿子

在台湾基隆有一家商店,店名叫做“遇缘号”。老板林先生做人很仁慈,他们那附近的居民都是捕鱼为生。

有一天,渔夫们用网子抓到了一只大乌龟,准备要杀掉、卖它的肉。林先生恰好经过,看见在人群包围中有一只待宰的乌龟,正抬起脖子一直对人磕头,它的两个眼睛都流下了眼泪,似乎求救的样子。林老先生看了就生起恻隐之心,不惜大笔的金钱,把乌龟买下来,而且请人把它送回海滨去放生。

为了担心有人又把它抓来杀,于是就在乌龟的甲壳上写了“遇缘号放生”这五个字,等于是请求后来的人都慈悲、高抬贵手,放它自由重生,不要随便杀害它。写好之后,他们就把乌龟放生了,好多人在海边看到这只大乌龟载浮载沉,向林先生再三磕头致谢。大家看了都很受到灵性的感动。于是就彼此约好,以后遇到这种大乌龟,就不捕、不宰、不食。这“三不食”的口号,到今天还留在他们的邻里中。

事情隔了十六年,林先生的第二公子,考上了台北商业学校,在星期假日的时候,他就乘着日轮回家。那一次,在回程途中,逆流海面上,很不幸船触礁沉没了。船上乘客一百多人,被海吞没了九十多人。

当沉船的那个刹那,满船惊叫、惨呼救命的声音,真是震耳欲聋。林公子虽然稍微会游泳,但是海浪太大了,他又被卷沉了,就这样在海中奋斗。忽然间他感觉到身体好像被一个圆桌般的峨边彝族自治县西托起来,一看,自己是躺在乌龟的背上,再看清楚一点,乌龟的嘴巴大得像个脸盆。他吓一跳,想必这下子一定会葬身在乌龟腹中。于是他打算翻身,再跳人水中,但是当时,人已经无力再挣扎了。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在翻身的时候,忽然间看见,乌龟的背上竟然写着“遇缘号放生”五个字。他才知道,原来这是父亲当年所放的那只乌龟。忽然间,他的心情由悲哀、恐惧转变成无限的欣喜和安慰,原来乌龟是来救自己的。于是他抱着那只乌龟,让乌龟载着自己,他口中念着佛号,祈求保佑。

乌龟很悠然自在地鼓动着四只脚,好像划船一般,在狂风大浪中奋斗着载他上岸,还没到岸的时候,林公子就跳跃跳上浅滩,再回首看,乌龟还浮在水面。林公子就向它合掌,拜谢它的救命之恩。乌龟也扬起头,点点头,好像还礼的样子,而且还开口摆足,发出了声音,好像非常欢喜庆贺的样子,然后才转头游开,岸上的居民都急来道贺。

在这一次的海难当中,只有十多位生还的乘客,调查起来,原来都是一些孝子、贤妇,还有平时行善布施的人,可见上天保佑善人,而且加佑仁者的后代。当地邻里们知道这件事,都很感动,而且欢喜行善,本来有位星象家为林老先生算命,说他可以活到七十岁,但是林老先生活到八十八岁,而且是无疾而得到善终。

当地的父老们,至今还是喜欢谈论这件感人的事实,这事迹详细地记录在《阿弥陀行刊》七十七期。

因果是一点都不差的,在茫茫大海中,乌龟怎么会知道有海难呢?又怎么会知道恩人的第二公子今天落难在海中呢?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乌龟怎么能够在大海中找到他,又托载他呢?

我们以人力来找,也未必能够顺利找到啊!众生的灵性和佛性实在不可思议!因缘果报也不可思议!乌龟能够知恩,又报恩,不惜在狂风大浪中,冒着危险送恩人的孩子安全回家,这种精神,人类也未必能有。是多么值得向它致敬啊!

佛教我们要随喜赞叹,学习一切众生的美德。《华严经》说:“六道的众生,不论是什么种类,只要它有功德,乃至小到只像微尘那样的小功德,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向他们学习,一切众生都有他的美德值得学习,礼敬还来不及怎么忍心杀害它?”

我们看这位林老先生,当年是不忍心乌龟受苦,要救乌龟,放了乌龟重生。而十六年后,事实证明,他是救了自己的孩子,放自己的孩子重生。

——恭摘自《学佛网》

佛法无版权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