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佛教,洞悉生命的现在与未来

时间:2024-04-16 09:20       来源: 未知

佛教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1914 年 11 月在名古屋市议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很荣幸来到名古屋这座著名的城市,也很荣幸能在市议会与你们交谈!我很荣幸看到你们的热情和快乐,这是对佛法虔诚的表现。在谈佛教与我们的关系之前,我想先谈谈佛教的主旨:

佛法是觉悟而不是蒙昧,是平等而不是阶级,是慈悲而不是暴力。佛教的根本精神是正觉的智慧和平等的大悲,救世利人的事业是佛弟子应有的生活。佛法是建立在正觉和大悲之上的,所以佛法的修行也离不开正觉和大悲。我们生在人世间,就应该在人世间寻求幸福,而人世间的幸福应该在正觉和大悲中寻求。

女士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她具有超越非人类的特性,即佛家所说的大智慧和大慈悲。因此,忿怒和愚痴是不适合人类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照这种超人的特性行事,那么不良行为就可以消除,人类就可以安宁,人格就可以完善。在佛教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戒杀,因为杀生是违反人类道德的,如果人们能够不杀生,那么世界上的战争就可以停止。然而,维持生命的是衣食住行,而世人争夺的只是衣食住行。我们要知道,衣食住行各分三,不可为强盗所夺。所以佛教有不偷盗的戒律。做到了这一点,人品就会安宁,子孙就会延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于夫妻之道,这就是我佛戒淫的原因。人有志、有心、有念,彼此不知而能显其志其心其念为言语,故言语不可虚妄,佛曰不两舌、不妄语、不樱桃、不恶口,四戒为佛,人乘之也。人格已经完成,人生不过百年,即使一生幸福,也是转眼空花,所谓幸福,等于痴人说梦。能让我们幸福的,只有我们的佛法。吾人之真命,非父母所生,亦非现在,所谓前际后际,无始无终,而今存色身,几乎是因果报应的暂时显现。若能坦然面对三界,则可证得生命的伟大,获得现实世界的真正幸福。然而,心如猿猴的人类,更是纠缠于外在世界,引发业力变幻流转--所谓眼随色转,耳随声转--若无主宰于其中,则险象环生,无法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佛教有一法可救此危难,即一句弥陀,染念皆净,能于此行坐念佛,念到无事,与弥陀愿力相通,引生万善,离一切苦,人生极乐到常住!

解读佛教,洞悉生命的现在与未来

这样,佛法就能为我们提供道德标准、永久的幸福,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无量福报;祝愿大家都能精进不懈,获得这些无量福报!(文殊师利菩萨)(载《海鉴》卷. 6, No. 12)


参考资料
焦点推荐